党支部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专栏 > 党支部活动 > 正文
2024年巡视巡察工作简要报告
2024-11-25 10:10  作者:  点击:[]

校友联络中心(教育基金会)

校友联络中心(教育基金会)高度重视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开展的第四届党委第五轮巡察工作,在深入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部门上一轮巡查以来的工作进行全面了回顾梳理和总结,现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自2019年接受巡查以来,校友联络中心(教育基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党建核心地位,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校友回湘”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挖掘用好广大校友资源,做好校友服务工作,通过校友捐赠和教育基金会运作等途径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党建工作统领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强化政治担当,正确认识监督和信任的关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各层级,通过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在联系校友、服务校友的过程中,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上,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服务育人环境。

(二)校友工作成效显著。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校友回湘”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挖掘用好广大校友资源,落实好校友工作。已启动校友资源信息化工作,拟对重点校友保持经常性联系和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学校主要负责人带头积极与校友面对面交流,动员校友回湘,校友郭伟民、卢灿生、周宏志、黄灯等人已回岳进行具体项目对接。校友回湘工作中的中心工作——招商引资在全省高校榜单中排名第4。积极对接校友企业,为毕业生拓展更多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广东校友分会、长沙校友分会成立。顺利完成了深圳市湖南理工学院校友会的换届,并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校友刊物《在湖理》每年两期的编印,也更好地为校友了解母校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基金会工作稳步推进。基金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末资产总额达8401万元远高于原始水平200万元。2021年再次参加省民政厅组织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获评4A等级。基金会紧紧围绕“奖优扶困,资学助教”的原则开展公益资助活动,助力学校发展。其中“化工之光奖学金”“陈家镛院士奖学金”等项目得到积累和发展,资金持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获奖者中涌现出了许多勤于学习、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湖南卫视、湖南日报、岳阳日报等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基会金工作赢得了内部的、公众的和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整改落实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友工作的制度建设。根据湖南省民政厅的工作要求,对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章程进行了修订,并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有序。

二是充分发动各二级学院重视和加强校友工作。加强了对各二级学院校友工作的指导与交流,定期召开二级学院校友工作联系交流会议,促进各学院校友工作的均衡发展,增强校友工作活力。

三是以校友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龙头建好线上校友之家。新建校友之家微信小程序、重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纸刊《在湖理》等信息平台,很好的沟通、联络了校友,讲好了校友和母校的故事。

四是强化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和校友返校时期,邀请优秀校友代表返校参与其中,加大校友文化培育。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以党建为引领,举好旗定好向。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质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心走深走实,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结合推动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扛牢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工作落实。为建立党纪教育长效的学习机制,确保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得到实际应用。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的力度,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促进支部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建好家服好务。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精神,在工作任务上体现高标准、严要求,求实效,增强精细化管理与工作执行力,重点克服存在短板的相关工作,按照找到校友、联络校友、陪伴校友、服务校友、成就校友的工作逻辑,全心全意为近20万校友提供优质暖心服务。进一步加大广东、上海、北京、江浙、西安、长沙、云贵川等地校友会的筹建力度,同时加强经管、体育等院级校友会筹建力度。进一步加大行业性校友会探索,如筹建企业家联盟。进一步加强加大校友之家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网站等舆论阵地的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的校友之家,让校友有归属感,有共情点。

(三)以校友回湘为重点,牵好线搭好桥。持续推进校友回湘工作,针对校友加项目、资金、企业、科技、教育五个方面,进一步找到校友、对接校友、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发动全校教师对接联系重点校友,联络走访重点校友,服务重点校友的回湘事宜;建立校友回湘一对一服务机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重点人盯人、一对一联系服务一批校友。加强教育基金会的制度建设,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金会聚财、生财作用,为学校建设提供助力。认真做好各类奖助学金项目的评选发放等系列工作。